滙富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香港聯交所及期交所參與者     
證監會中央編號 ADF346
企業消息/報告簡評 (2025-07-04)

企業消息/報告簡評 (2025-07-04)

中國汽車行業 – 2025年6月:從價格戰邁向價值驅動型競爭

價格競爭趨緩,行業盈利能力壓力持續: 2025年6月,中國汽車行業被認為已到達一個轉折點。比亞迪宣佈終止全國性的「一口價」政策,標誌著為期兩個月的價格戰告一段落。包括奇瑞、吉利和上汽通用在內的主要車企也參與了這最後一輪激進的折扣週期,使得剛過去的6月成為今年價格競爭最激烈的月份。然而,銷量的上升並未轉化為利潤的改善,凸顯了此前「量增利減」的困境。

競爭焦點正從定價轉向產品實力: 競爭不再圍繞硬碰硬的價格戰,而是轉向以價值為基礎的較量。特斯拉於6月30日發佈升級版Model 3,為此定下基調。新車型配備增強版電池及更長續航里程,得以在疲軟的市場中罕見地實現加價。與此同時,小米首款電動SUV「YU7」推出至今已吸引超過24萬張預訂單,打破行業銷售紀錄。此需求的激增可能影響了理想汽車等競爭對手,該公司6月銷量按年下跌24%。

新動態重塑競爭格局:比亞迪憑藉海外銷售按年飆升234%的推動,6月以38.3萬輛銷量(按年增12%)保持市場領導地;吉利緊隨其後,銷量達23.6萬輛(按年增42%),連續十個月維持逾20萬輛的強勁勢頭;在新勢力電動車品牌中:華為鴻蒙智行交付5.3萬輛,位居該細分市場首位;零跑汽車憑藉強勁的出口支持,以4.8萬輛銷量排名第二;小鵬汽車交付3.5萬輛(按年增35%),其上半年銷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小米交付量亦超過2萬輛,但其YU7車型面臨長達10個月的交付積壓,顯示出強勁需求與產能之間的錯配。

供應鏈壓力緩解: 另外,6月10日,包括比亞迪、東風和吉利在內的17家車企,根據中小企付款保障條例,共同承諾執行60天供應商付款政策。此里程碑式舉措改善了上游合作夥伴的流動性,有助構建更健康的供應鏈。

我們的觀點: 行業正經歷從「價格戰」向「價值驅動型競爭」的關鍵轉型。預計汽車價格將保持韌性,但競爭強度依然高企。車企將面臨雙重挑戰——既需維持價格競爭力,亦需創造精準結合技術與用戶需求的產品。這要求企業具備研發效率、供應鏈反應速度及品牌建設能力。產品創新和全球化擴張將成為支持2025年下半年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我們認為,此結構性轉變將利好以下類別企業:1)全球化領先者: 比亞迪 (1211 HK, 123.00港元, 市值1,117億港元) 和零跑汽車 (9863 HK, 57.75港元, 市值77億港元) 正加速海外擴張,利用海外市場的溢價定價優勢。2)產品驅動型創新者: 理想汽車 (2015 HK, 103.10港元, 市值221億港元) 正準備發佈全新旗艦純電車型;小鵬汽車 (9868 HK, 73.95港元, 市值141億港元) 正進入其下一個智能化產品週期。這些公司通過整合最新技術與用戶需求,重塑了行業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