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消息/報告簡評 (2025-07-25)
中國太陽能產業:上游主導價格反彈,成本傳導仍顯乏力(2025年第29週)
2025年第29週,中國太陽能供應鏈主要環節價格出現同步反彈。根據InfoLink數據,多晶硅價格上漲至42元人民幣/公斤,按周升14%,按月升20%。硅片價格上漲至1.10元人民幣/片,按周升10%,按月升21%。電池片價格攀升至0.27元人民幣/瓦,按周升4%,按月升15。組件價格則持平於0.68元人民幣/瓦,按周及按月均無變化。本輪復甦主要由上游的價格管控努力及政策支持所推動,下游需求依然疲弱。因此,產業鏈的成本傳導能力仍然有限,各環節的盈利能力改善情況不一。
上游價格反彈,成本定價機制漸成:多晶硅價格本週再次領漲,市場進入以完全生產成本為基礎的新定價階段。緻密料價格升至50-52元人民幣/公斤,顆粒料跟隨上漲至42-45元人民幣/公斤。隨著低價訂單基本執行完畢,生產商正提高報價,並重新轉向「量價談判」。部分廠商已開始採用「拒接低價單」及「統一報價」等策略,顯示基於成本支撐和政策信號的新定價共識正在形成。
硅片價格趨向政策引導:183N、210RN及210N產品價格分別上漲至1.10、1.25及1.45元人民幣/片。生產商控制庫存以支撐價格,買方開始接受更高價格。銷售情況改善,價格向高端靠攏。隨著利潤回升,部分廠商計劃重啟生產或提升產能。然而,行業仍處於庫存去化的最後階段,長期價格穩定仍有賴於需求復甦。
中下游:電池片漲幅收窄,組件盈利仍承壓:
電池片: 價格持續上漲,183N、210RN及210N價格維持在0.27-0.275元人民幣/瓦。但漲幅已見放緩。此輪上漲主要受硅片成本上升、出口退稅調整及部分緊急海外訂單驅動。專業電池片廠商庫存水平可控,議價能力有所提升。然而,新增需求有限,顯示價格上漲更多源於成本推動,而非真實需求復甦。
組件: 定價動能依然疲弱。分佈式市場買家對漲價接受度略高,少量緊急訂單價格甚至觸及0.70元人民幣/瓦,但主流價格仍徘徊在0.68元人民幣/瓦左右。對於大型地面電站項目,價格則穩定在0.64-0.66元人民幣/瓦。儘管頭部企業嘗試統一調價,但內部收益率(IRR)變化、電力政策調整及付款延遲等因素,導致實際成本傳導效果不均。中期來看,新的出口退稅規則可能重塑海外定價結構,且隨著庫存去化及上游成本上升,組件價格或呈上行趨勢。然而,具體時點將極大取決於項目重啟進度及政策推進力度。
我们觀點:近期價格反彈主要由政策驅動,而非強勁市場需求的信號。在監管機構引導行業避免低於成本銷售的情況下,多晶硅及硅片製造商率先實現利潤邊際修復。部分企業現金流改善,基於成本的定價機制正逐步形成。然而,電池片及組件環節仍面臨成本傳導乏力的困境。下游訂單有限,行業整體盈利改善尚未完全兌現。展望未來,兩大關鍵問題仍待解答:1)行業自律與有效整合: 在政府引導下的行業自律及有效整合,將是確保復甦可持續性的關鍵。2)終端需求實質反彈: 如過往太陽能上行週期所見,終端需求的實質性回升仍是需要密切關注的決定性因素。
回顧歷史,中國前兩輪主要的太陽能產業上行週期均由強勁需求驅動。政策有助於穩定底部,但不太可能主導復甦。要使當前的反彈成為真正的趨勢,多晶硅價格或需穩定在60,000元人民幣/公噸以上,組件價格則需站穩0.85元人民幣/瓦以上,方能讓整個價值鏈獲得可持續的利潤空間。
鑒於當前環境,我们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備成本優勢及靈活庫存管理能力的龍頭企業。特別是:多晶硅環節: 如協鑫科技 (GCL Technology, 3800.HK,股價HK$1.3,市值HK$370億),光伏玻璃環節: 如信義光能 (Xinyi Solar, 0968.HK,股價HK$3.27,市值HK$296.9億)這些公司可能更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及更強的價格紀律。(研究部)